关于昆明市慈善总会“善行昆明・旅游慈善”项目工作计划
为进一步助推昆明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,激发文旅产业新活力,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,助力昆明文旅产业迈向新高度,构建现代化旅游产业体系,昆明市慈善总会现联合北京厚普聚益科技有限公司、海南亚洲公益研究院共同设立“善行昆明・旅游慈善”慈善项目,此项目旨在挖掘公益慈善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潜能,凝聚社会爱心,促进社会和谐,创新打造“旅游观光、文化交流、公益慈善”融合的发展模式,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,推动昆明旅游与慈善事业协同共进,优化资源配置,提升昆明旅游的品牌美誉度,改善旅游环境,提高服务品质,助力旅游产业实现转型升级。具体方案如下:
一、项目简介
二、项目背景
(一)必要性——文旅产业转型升级需求
(二)可行性——党委政府大力支持文旅建设
三、项目内容
(一)搭建旅游慈善数字化平台,助力智慧昆明建设
(二)设立全市旅游慈善发展基金,推动文旅事业发展
依托昆明市慈善总会的公开募捐资质和数字慈善平台,按照属地管理、专款专用的原则,在全市建立市、县两级旅游慈善项目体系。广泛动员旅游行业产业链上的各类企业、商家,成立“昆明市旅游慈善爱心商家联盟”。通过鼓励游客参与共享产品消费捐、线上商城消费捐、旅游企业“捐步配捐”、扫码消费捐、劝募涉旅主体捐赠以及争取相关财政资金支持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。旅游慈善募集资金将专项用于支持全市旅游志愿服务、乡村旅游振兴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、旅游应急救援、医疗救助、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,全面提升昆明旅游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。
(三)建设高品质旅游紧急救助体系,完善旅游服务设施
围绕昆明各大旅游景点,合理布局建设旅游志愿服务工作站、AED 救助点等设施。以景区景点、特色小镇、美丽乡村、交通枢纽等为依托,以游客需求为导向,整合志愿服务驿站、公益宣传、爱心商家、应急管理、共享设备等功能,构建昆明旅游慈善“1+N”模式,实现满足游客需求、拓展商业价值与传播慈善文化的有机统一,推动游客服务基本功能公益化、运营主体社会化、救助帮扶多样化、参与对象大众化。
(四)优化旅游慈善志愿服务管理,构建志愿服务网络
建立全市“公益+旅游”志愿服务体系,成立昆明市旅游慈善志愿服务联盟。依托涉旅单位、企业和社会组织,按照专业领域组建多样化的志愿服务队,广泛开展形式丰富的旅游慈善志愿服务活动,着力解决旅游营商环境、市场管理、文明旅游等方面存在的问题。借助旅游慈善志愿者数字化管理平台,设立“公益+旅游”移动志愿驿站,定期开展志愿者培训,实现志愿者注册登记、活动组织管理、激励表彰等功能一体化。引导志愿者积极开展旅游宣传推广、文明旅游倡导、慈善文化传播、资源动员整合、弱势群体帮扶等服务,提升游客文明素质,营造文明和谐的旅游环境。
(五)推进“慈善昆明”文化建设,塑造旅游慈善品牌
(六)开展旅游慈善评选表彰活动,激发社会参与热情
依托旅游慈善数字化管理平台,为涉旅单位、企业和市场主体开展公益慈善活动提供便捷渠道,整合各方资源,设计打造公益旅游线路和特色活动。让游客在体验昆明美景的同时,激发公益慈善热情。根据平台记录的慈善行为数据,定期开展旅游慈善达人、爱心商家、示范单位等评选表彰活动,进行慈善认证、授牌,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旅游慈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
四、推广宣传方式
(一)资源整合与协调
1.整合昆明优质旅游资源,如知名景区、星级酒店、特色旅游产品等,推动其入驻“善行昆明”旅游慈善小程序,实现旅游资源与慈善项目的有机结合。
2.与重点景区(如石林风景区、昆明滇池景区)签订慈善合作协议,共同开展旅游慈善活动,打造慈善旅游示范景区。
(二)宣传推广支持
1.充分利用官方网站、微信公众号、微博等线上平台,以及高铁广告、机场广告、公交地铁广告等线下渠道,全方位宣传项目,突出“游昆明美景,做慈善公益”主题,提升项目的知晓度。
2.结合昆明旅游特色、慈善项目亮点以及游客需求,精心编写短信内容,为来昆明旅游的外地游客发送“善行昆明”短信,引导游客关注旅游慈善小程序。
3.在景区、酒店、旅行社等涉旅场所设置宣传物料(海报、桌贴、宣传册),营造浓厚的慈善氛围,强化游客的参与感。
4.在商家显著位置(收银台、扫码处)清晰告知“本店参与善行昆明项目,每笔消费将自动捐赠X元/X%用于XX慈善项目”,并提供简易的退出说明(如需)。平台需提供便捷的捐赠记录查询和票据获取功能。
(三)志愿者招募与管理
1.联合导游协会、出租车行业协会、景区工作人员、旅游企业等渠道广泛招募志愿者,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旅游慈善志愿者队伍。
2.协助制定完善志愿者激励措施,如服务时长认证、旅游优惠券、荣誉证书等,提高志愿者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
(四)运营保障
1.成立专项工作组,定期召开会议,及时解决资源整合、宣传推广、项目实施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,确保项目顺利推进。
2.加强旅游市场监管,规范旅游企业经营行为,维护公平有序的旅游市场环境,保障游客和慈善项目参与者的合法权益。
五、项目募捐方式
1.直接捐:游客通过数字化平台直接向旅游慈善基金捐款,捐赠后可获得景区门票优惠券、酒店住宿折扣券或特色纪念品,吸引游客积极参与捐赠。
2.一起捐:导游志愿者定制专属捐赠页面,通过分享推广,吸引更多游客参与捐赠,扩大项目影响力,同时记录推广效果,对表现优秀的导游志愿者给予奖励。
3.捐步配捐:游客在旅游过程中通过小程序捐步,合作企业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配捐。既鼓励游客健康出行,又为企业提供了公益宣传机会。
4.线下消费捐:游客在爱心商家扫码消费时,借助先进的消费捐赠自动分账系统,在用户无感知的情况下,商家按照订单金额比例(或固定金额)自动捐赠,实现消费与慈善的有机结合。
5.线上诺捐商城:游客通过线上诺捐商城购买昆明特色旅游产品,爱心商家按照一定比例(或固定金额)自动捐赠,为慈善项目筹集资金的同时,助力昆明特色产品推广。
6.共享产品消费捐:在景区、酒店等场所投放共享充电宝、共享按摩椅等共享产品,商家根据订单或按照一定比例捐赠,拓宽募捐渠道。
六、资金分配方案与实施计划
(一)资金收入分配细则
资金由各景区自主筹集,所筹款项用于本景区的设施升级、服务优化、特色项目打造等自身发展需求,包括但不限于景区内志愿服务站点建设、非遗展示体验区改造、应急救援设备添置、游览环境提升等具体事项,实现“景区自筹自用、精准投入、效益直达”,通过资金的自主统筹使用,切实增强景区自我发展能力与游客吸引力。
技术服务费用(5%):厚普科技按募捐金额5%收取系统平台开发、升级、运维等费用。
项目管理经费(5%):慈善总会按募捐金额5%收取项目管理经费。
项目推广支持(30%):用于景区旅游慈善项目推广。
游客应急救助(30%):用于游客应急救助及志愿服务。
公共项目服务(30%):用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、非遗保护、文化旅游宣传。
(二)资金使用监管机制
三级监管体系:政府监管、社会监督、第三方审计。
绩效评估机制:建立“投入-产出-影响”三维评估体系,设置短期、中期、长期指标。
(三)项目实施时间规划
筹备阶段(2025年7月—9月):完成平台研发、对接首批商家、招募培训志愿者、启动IP设计征集。
试点阶段(2025年10月—12月):在石林、滇池景区试点,举办启动仪式,募集启动资金,优化平台功能。
推广阶段(2026年1月- 2026年6月):向全市 4A 级以上景区推广,开展品牌活动,建立昆明慈善·善行昆明旅游慈善专项基金。
深化阶段(2026年7月—2026年12月):完善生态体系,发布发展报告,打造“慈善旅游之都”品牌。
七、实施流程
(一)慈善项目策划,数字系统研发
在昆明市民政局、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指导下,完成项目方案的策划定稿,并印发实施文件。依托合作科技企业完成旅游慈善数字化综合管理平台的研发、测试和部署工作,同步完成项目的公募备案手续,为项目实施奠定基础。
(二)举办启动大会,筛选试点地区
由昆明市慈善总会牵头组织召开项目启动动员大会,邀请相关部门、爱心企业、志愿者团队等共同参与,发布项目实施方案,公开招募合作机构,邀请企业捐赠,为项目筹集启动资金。结合昆明各地旅游资源分布和慈善工作开展实际情况,筛选出首批试点机构和区域,进行重点培育扶持,在试点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,边试点边推广。试点一年后召开考察交流和推介宣讲会,将成功经验在全市范围内推广,推动项目全面铺开。
(三)整合各方资源,推动项目实施
开展分层分类培训动员工作,充分挖掘各方资源。编印项目管理资料,在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支持下,由昆明市慈善总会联合各县(市区、开发度假园区)慈善会,组织涉旅单位参与培训,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动员。同步开展旅游慈善志愿者招募、旅游应急救助体系建设、慈善文化宣传等工作,整合各类资源集中投入项目建设,力争3-5年实现项目在全市的全面覆盖和深入发展。
(四)打造传播矩阵,塑造创新品牌
将项目实施过程作为宣传慈善文化的重要契机,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介,全面总结项目经验,广泛宣传项目成效和先进典型事迹。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表现突出的涉旅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,营造全社会支持旅游慈善的良好氛围。委托专业机构对项目进行成效评估和课题研究,不断优化项目模式,提升昆明旅游慈善在行业内的影响力。
八、发展目标
1.实现慈善创新突破:通过项目实施,提升昆明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品牌形象,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,打造具有全国示范效应的公益慈善高地,发布《昆明旅游与慈善创新研究成果报告》,为行业发展提供借鉴。
2.塑造知名慈善品牌:凝聚全市力量,构建完善的旅游慈善生态体系,培育一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慈善项目,积极争取慈善领域的重要奖项,提升昆明旅游慈善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。
3.产生广泛行业影响:总结提炼项目成功经验,发布《昆明旅游慈善发展报告》,搭建行业交流合作平台,加强与国内外城市的公益合作,提升昆明旅游慈善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影响力。
4.提升景区服务品质:参照国内“慈善+旅游”模式的实践数据,景区服务品质每提升1个档次,游客吸引力可增强15%-20%。据此测算,旅游慈善预计能为昆明重点景区带来年度新增游客40万-60万人次,其中非遗文化类景区、配备完善应急救护服务的5A级景区游客增长更为突出,预计新增占比可达总量的60%以上。
“善行昆明・旅游慈善”项目通过创新“旅游+慈善+ 科技”模式,融合昆明生态资源、文化底蕴与慈善事业,回应文旅产业转型升级需求,开辟全民参与慈善新路径。项目实施后,预计形成“游客得体验、商家得客流、慈善得资源、城市得品牌”的多赢格局,为昆明建设文化强市、旅游强市注入慈善动力。
由于网站流量大,实时数据加载慢,请耐心等待